股债收益差模型说明


理论渊源

股债收益差模型(Equity Risk Premium,ERP)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William Sharpe 在1964年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(CAPM)中。耶鲁大学捐赠基金的前首席投资官 David Swensen 在其著作《先进投资组合管理》(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)中详细讨论了这一方法将股债收益差作为资产配置指导的实践应用。本杰明·格雷厄姆 (Benjamin Graham),价值投资的奠基人,在其著作《证券分析》和《聪明的投资者》中也强调了比较股票收益率和债券收益率的重要性。

核心思想

其核心思想是比较股票市场的预期收益率与债券市场的收益率,以此来判断股票市场相对于债券市场的吸引力,并辅助投资决策。其基本逻辑是:股票是风险资产,债券是相对安全的资产。投资者承担更高的风险投资股票,理应获得高于债券的收益作为风险补偿。一般来说当股票市场的盈利收益率是十年期国债收益率2倍以上时股票市场出是较好的投资机会。这个指标越高,股票越值得投资,反之亦然。

计算方法

股债收益差 = 股票收益率(1/PE) - 10年期国债收益率

  • 数值越大,说明股票市场相对债券市场越具有投资价值
  • 数值越小,说明债券市场相对股票市场越具有投资价值

计算示例:

假设某天的沪深300的PE是12.7,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.8%

则股债收益差 = (1/12.7)*100 - 1.8 = 6.07

股债收益差走势